a96v18.117.182.179 《海的尽头是草原》:六十年前的草原寻亲故事 - 峨眉院线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峨眉动态 > 最新动态

《海的尽头是草原》:六十年前的草原寻亲故事

2022-09-13 10:29:50 来源:官方 浏览量:445

 电影《海的尽头是草原》根据“三千孤儿入内蒙”的真实事件改编,影片跟随老年杜思瀚的寻亲之旅展开,他的妹妹杜思珩正是当时“三千孤儿”的一员。六十年前,幼儿杜思珩被送往内蒙草原,被善良的萨仁娜额吉收养,思珩有了爱她的额吉阿爸和哥哥那木汗,他们一起展开了一段跨越山海的生命接力。



《海的尽头是草原》无论是从海报还是预告片当中,都呈现出了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,很多对影片还不太了解的观众,也会被其画面所吸引。


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提到了影片最打动他的点:“这是一部大美的影片,它的美不仅仅在风景,更在于人性和人情。影片的题材是大家都熟悉的,之前也有《额吉》《静静的艾敏河》表现过这一题材。这个电影寻求创新表达,把一个宏大的叙事转化成了微观叙事,把社会问题转化为家庭伦理叙事,通过一个寻亲的故事,带入观众,来进入到草原,真正地与观众达成共情、共鸣、共振。”



在首映礼结束之后,也有观众评价说,这是一部寻亲的电影,故事简单,但是寻找的过程被一层层地拨开,似细雨滋润着人的心灵。



《海的尽头是草原》有一个强大的悬念能够有效地吸引和抓住观众:陈宝国饰演的哥哥已经身患绝症,他只有几个月的生命,能不能找到妹妹,怎样找到妹妹?这些悬念一步一步带着观众进入到内蒙古草原。加上影片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,因为妹妹被送到了福利院,到了内蒙,哥哥几十年来内心有着痛苦和挣扎,当年正是由于他在雨中把自己淋病了,才留在妈妈身边,导致妹妹被送走。故事在寻亲过程中,让观众既了解了历史,同时也通过杜思瀚的内心自省产生了共情。



在那一片辽阔的草原之下,小小的蒙古包中,凝聚着浓浓的一份爱意,真实而又暖心。影片中很多细节运用非常富有表现力,杜思珩把母亲留给她的小毛巾一直随身携带,把毛巾作为妈妈的一个象征,这个小女孩始终相信妈妈会回来找自己,所以才有了后面为寻找丢失的毛巾,而遭遇险情,遇到了狼群。一开始哥哥不理解,但后来也慢慢懂得了思珩对于母亲的思念,帮她找回了小毛巾,思珩才敞开心扉,叫出了哥哥,从此一家人有了更多的交流。



思珩身边有蒙古族养父母的爱,还有哥哥的呵护,在这样一个成长过程中,她逐渐化掉心中的怨恨,这对于观众来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。可以看到,所有的人物都在成长,养父母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,也得到了进步。作为一个家庭,他们彼此之间的爱意非常浓烈,不是靠外在的激烈身体动作去表达,而是在轻声细语中把很多更微妙的东西呈现出来。



@晓丽:导演非常擅长把演员放在合适的位置上,他的选角眼光非常犀利。 在养父的设置非常巧妙,因为杜思珩对于父亲的印象是有点模糊的,只记得父亲离开的背影,但恰恰在养父身上得到了回归,非常地细腻。


@饶曙光:总体上来讲,无论是在选角还是在给演员表演的空间上,导演都做到了特别能理解演员,正是因为他给演员提供了更加自由的表演空间,所以演员的表演也更加到位、出彩。



@晓丽:我还记得丁程鑫,他饰演了一起逃跑的小伙伴,这个角色特别有意思,因为他从小到大虽然说经历了又几年的成长,但是他的眼神当中依旧是有一种游离和不确定,可能还是有想要一起回上海的想法。


@饶曙光:这边他已经其实找到了一个儿子的感觉,而且对养父母有非常深的情感。影片有很强的质感,人物的很多情感状态和情绪状态,演员都把握得非常好。



今年的中秋档可以说是非常强劲,但《海的尽头是草原》也有着自己的竞争力,因为中秋寓意团圆,这使得主题是团圆的影片处在了一个特别合适的档期。在团圆之余,影片还展示了人间大爱的情感表达,在不动声色之间,把民族大爱、人间大爱都表现了出来,汉民族跟蒙古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,主创团队通过一个家庭、通过一个寻亲的故事,把所有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。大写的人、大写的爱,弥漫在影片的每一个情节和段落,这份爱不是靠喊出来的,观众能够接受这种感动,而且能够传递下去。



影片想看用户的画像当中,20岁以下和20到24岁的观众占到了一半。这一段共和国往事是难以忘怀的,这么多年轻的观众能够感兴趣并走进影院去了解,从共和国的历史当中寻找更多的精神力量和情感力量,这会促使他们更好地成长,将这份大爱传承下去。